單沖壓片機作為制藥、化工等行業常用的固體制劑生產設備,其管理與使用直接關系到產品質量、生產效率及操作安全。以下是關于該設備的規范化管理和正確使用方法的詳細介紹:
1.設備狀態監控與記錄
建立完整的運行日志制度,每日開機前需檢查關鍵部件(如沖模、加料斗、壓力系統)是否完好無損,確認潤滑點油脂充足且無污染。特別關注導軌滑動部位的清潔度,避免顆粒性雜質影響傳動精度。
采用“聽診式”巡檢法,通過聽覺判斷機械運轉異響,例如異常振動可能預示齒輪磨損或軸承松動;視覺觀察沖壓頻率穩定性,若發現間歇性卡頓應立即停機排查原因。
實施分級保養策略:日保側重基礎清潔與功能測試,周保增加傳動部件間隙校準,月保則需拆解清洗壓輪組件并更換易損件。所有維護動作均需登記備案,形成可追溯的設備健康檔案。
2.模具管理系統化
根據生產計劃預裝不同規格的沖頭與模圈組合,存放時按直徑大小分類標記于專用貨架。每次更換模具后必須進行試壓驗證,使用標準砝碼檢測壓力輸出是否符合工藝卡片要求。
建立模具壽命臺賬,記錄每套模具的實際沖壓次數和失效模式(如裂紋擴展、表面剝落),當累計沖壓量達到額定值的80%時即啟動備用方案,防止突發性破損導致批量報廢。
3.環境適應性調控
保持工作間溫濕度恒定在規定范圍內(通常溫度≤28℃,相對濕度<65%),配置空調除濕一體機實現動態平衡。對于吸濕性強的原料,可在料倉加裝氮氣置換裝置隔絕水分侵入。
定期清理除塵管道內的積塵,重點清掃旋風分離器濾芯表面的細粉殘留,確保負壓吸塵系統維持有效風速。粉塵濃度超標時應及時調整脈沖反吹周期參數。
二、單沖壓片機標準化操作流程
1.開機準備階段
執行“三查”原則:查電源電壓波動范圍是否在允許區間內,查急停按鈕功能有效性,查安全防護罩閉合到位情況。向料斗投料前務必手動盤車兩周,確認無干涉后再啟動低速模式預熱設備。
根據物料流動性調整振動給料頻率,粘性大的顆粒需配合氣流輔助輸送。運行時先以空載狀態磨合5分鐘,觀察主電機電流曲線平穩后方可逐步加載至滿負荷。
2.生產過程控制
采用分段式壓力補償技術,針對填充密度差異較大的配方設置多級預壓程序。通過觸摸屏實時監控主壓輪位移量變化,當檢測到片重偏差超過±3%時自動觸發補料機制。
每半小時抽取成品進行硬度測試,使用硬度計測量徑向抗碎力并記錄數據趨勢。若發現片劑毛邊增多或分層現象,立即停機檢查下沖提升高度是否超出極限位置。
3.收尾與清場規范
完成批次生產后執行徹*清場程序:先用壓縮空氣吹掃腔體內殘留藥粉,再用酒精擦拭接觸部件表面。特別注意清潔凹槽深處嵌附的微量物料,可借助超聲波清洗機處理精密零件。
按照GMP要求對生產區域進行濕法消毒,使用食品級消毒劑擦拭操作面板及周邊臺面。清場結束后懸掛狀態標識牌,注明已清潔待驗信息。
